陆佑楣 -- 笑傲江河

陆佑楣(1934— ),上海人。1956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河川结构及水力发电专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56年1970年参加黄河刘家峡水电站建设,任开挖队长、技术处科长、工程师。1970年到1975年参加汉江石泉水电站建设,任生产技术组长、工程师。1975年至1983年参加汉江安康水电站建设,任技术处长、总工程师、副局长。1983年至1984年参加青海龙羊峡水电站建设,任局长。1984年至1988年任水利电力部副部长。1988年至1993年任能源部副部长。1993年被任命为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1994年兼任国务院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扬帆河海

少年时代的陆佑楣和大多数同龄的城市孩子一样接受学校里正规的课程教育,所不同的是,他从小就喜欢科学,上初高中的时候对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己也开始尝试搞一些无线电及小电器的试验,自得其乐。高中毕业前,他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并在上海交大烈士墓前庄严宣誓,然后,上海交大团委安排他们进行参观。这是交大安排的一次极普通的参观,但对陆佑楣而言,却是终生难忘的一次参观,一次几乎影响了他的一生的参观。正是这次交大之行,牵引着陆佑楣踏上了一条与江河水利、与钢混大坝相亲相处一辈子的人生路。

在交大,陆佑楣第一次看到了水工实验室、水能利用实验室,那是他第一次亲身感受到“水利”这个词,“水”和“电”的结合在他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心中悄悄地埋下了献身水利事业的种子。

1952年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陆佑楣自然而然地选择了水利专业,而这一年正好是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几所大学的水利系合并组建华东水利学院,他幸运地成为华水的第一批大学生。1952年的清凉山松柏苍翠、景色青青,而坐落其北麓的新生的华水园除了几座教室、几栋宿舍,多的是碎石堆和杂草丛。条件是差一点、艰苦一点,但热情却是高的,心情是好的,因为上的是理想的学校,学的是喜欢的专业。伴随着学校楼房一幢幢地建成,陆佑楣读的书也在一本本地增加,对水利的兴趣更是渐浓渐厚,陆佑楣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正如南京的春天,眼睛还没来得及眨几眨,夏天就要到了。4年的大学生活,弹指一挥间,陆佑楣就要大学毕业了。是留在家乡享受繁华的上海都市生活,还是出去闯一闯?单纯的陆佑楣没有太多的想法,到哪儿工作都一样,“好男儿志在四方”!循着来自大西北母亲河上的号角声,揣着满腹的“水工材料”,踌躇满志的陆佑楣赶去了黄河。那里,新中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的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正敞开怀抱,迎接着和陆佑楣一道来自全国各地的第一批建设者。隆隆的火车声,就是阵阵的号角,大学毕业的陆佑楣如同一艘航船,鼓起风帆驶离华水这个港湾,驶向浩翰的大海!

饮马黄河

九曲黄河,中华文明的摇篮。几千年来,黄河之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停地流向大海。

今天,他们来了,祖国的建设者们要在这里堆建一座140米高的大坝,积蓄水位,灌溉发电,让古老的黄河焕发青春,惠泽流域人民。1956年,陆佑楣带着大城市的诱惑,带着亲友的挽留,背着简单的行囊来到了祖国的几何中心——兰州,来到了刘家峡工地,这一来就是14年。

刘家峡是地震区,作为开挖队的队长,陆佑楣每天戴一顶柳藤帽,带领着一帮年轻人一身浆水一身汗地打造着大坝。1956到1970年期间,中国的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困难,刘家峡只能干干停停,停停干干,以致于用了14年的时间才建成。艰苦的条件,丝毫没有动摇陆佑楣建设好刘家峡的决心,凭着年轻人的干劲和“干一行爱一行”的热情,无论是做技术员还是工程师,他都是尽职尽责,毫无怨言。期间,他还参与了同期进行的盐锅峡水电站的建设。

1970年,刘家峡水电站第一机组建成发电,他又转战来到汉水,开始了石泉水电站的建设。石泉水电站的地质条件和刘家峡差不多,但水文和地形条件有很大差别。这里的洪水流量很大,地形开阔,施工期间条件十分困难,所有生产、生活物资全部由汽车翻过秦岭运进来,冬季秦岭积雪,常有翻车事故发生。时任生产技术组组长的陆佑楣和同志们一道,顶着政治压力,住着自己盖的“干打垒”,吃着食堂的“保留节目”粉条海带,互相鼓励,互相照顾,团结战斗,克服困难,按照设计要求,精心组织施工,努力缩短工期,顺利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

3年后,陆佑楣又出现在安康水电站的工地上。安康水电站的地质条件很差,又正处于汉江下游的弯道上,地形条件无论是对设计还是施工都非常不利。当时的安康号称有3大技术难题:一是坝基深层缓倾角构造的抗滑稳定问题;二是高水头、大单宽的泄洪消能问题;三是高边坡稳定问题。实际上,除此之外,在水文设计、施工导流以及施工期通航等问题上也都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作为技术处长、总工程师、副局长的陆佑楣和广大安康建设者们一样,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利用长期坚持在第一线的有利条件,紧密结合安康的实际情况,天天跑工地,爬山头,配合兄弟单位,反复进行科学试验,协同攻关,不断修改、完善各项指标要求。另外,由于安康工程量比较大,所需资金较多,所以他每年还要跑北京要钱,这或许可算得上是最初的融资吧。可是,命运捉弄人,这边安康还没有发电,那边龙羊峡又在催了。

1983年4月,陆佑楣风尘仆仆地来到了青海,加入到龙羊峡的建设队伍中。作为工程局的局长,到任后,他下工地,做调研,领导了龙羊峡大坝施工的高丰年,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可是还不到一年,北京来电要人了。面对陆佑楣疑惑的目光,水电部部长钱正英一锤定音,“调你来,就是为了三峡工程!”

回首往事,不由得使人惊奇,陆佑楣转战西北28载,似乎就是在为几代中国人的梦——三峡工程积蓄着力量,做着各种各样的准备。诚如戍边的战士枕戈待旦,陆佑楣饮马黄河几十载,这就要披挂上阵,弓上弦剑出鞘,去展开一场气势恢弘的战斗;又如那出渊的潜龙,驾雾腾云,飞升九天,这就要去行云布雨,大发神威。

坐京望川

宏伟而浩大的三峡工程无疑是中国乃至世界最令人瞩目的水利工程,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程。很多单项工程的规模都超越了当今世界已建或在建的任何一项工程。在三峡工程的建设中将会遇到一些难以预测的难题,这些都使三峡工程成为一副沉重的担子,谁能挑起这个担子,谁就将面对巨大的挑战和机遇。1984年,当陆佑楣带着简单的行李匆匆来到北京时,钱正英部长只说了一句话,“现在三峡还没开工,你就先呆在部里吧!”这一呆就是8年。

这8年里陆佑楣可也没闲着,他无法忘记钱部长的“调你来,就是为了三峡工程”这句话。三峡工程,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是中国水利人的梦,是全世界人的一个梦,更是他陆佑楣的梦。这是一个令人目眩神迷的梦,陆佑楣人呆在北京的部长办公室里,心里却想着四川境内的三峡。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他还欠缺点什么呢?技术、经验、精神、干劲……?我们多的是聪明睿智的院士专家,多的是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多的是干劲十足的工人师傅,……是的,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位将军,而是一位能指挥千军万马冲锋陷阵,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大帅。这需要聪明才智,需要经验积累,更需要实践熏陶。陆佑楣开始补课。1984年到1993年,担任水电部和能源部副部长期间,陆佑楣主管过全国的水电开发建设,涉足全国江河以及科研、核电等行业管理。8年磨一剑,可谓刃利尖锋。

1986年国务院决定由当时的水利电力部对长江三峡工程重新进行可行性论证,陆佑楣任论证领导小组副组长。在水电部党组领导下,他组织全国400余位专家,对三峡工程14个专题广泛而深入地进行了论证,同时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实验和现场勘测。其间,他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与众多专家合作,充分发挥民主化和科学化的精神,圆满地完成了三峡工程的最终论证报告,为推动三峡的上马,作出了不懈努力。

1992年4月3日,全国七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从而完成了三峡工程的立法程序,进入实施阶段。1993年1月3日,国务院国发[1993]1号文件下发各省市、自治区,宣告“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成立”。 万事俱备,东风也来了,三峡工程就要由梦想变成一座雄伟壮观的大坝。陆佑楣这位水陆元帅不能再呆在北京了,就要住到三斗坪,与巫山的神女为邻,去为她那打鱼的夫君营建一个风平浪静的长江,一座造福中华腹地的长江。

长江激水

1993年1月,陆佑楣带着简单的行李从北京来到了宜昌。从北京到宜昌,他不知来回走了多少次,这一次来,却显然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这次他是戴着两顶沉重的帽子来的,一顶是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委员的帽子,委员会是三峡工程的高层决策机构,主任委员是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副总理邹家华、国务委员陈俊生及郭树言、肖秧、李伯宁任副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担任顾问,成员有中央各部负责人。作为能源部副部长的陆佑楣出任该委员会委员,责任重大!一顶是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的帽子,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作为三峡项目的业主单位,全面负责三峡工程的建设和运营,陆佑楣总公司总经理,重担千斤!

沉重的担子落到了陆佑楣的肩上,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他的身上。不用怀疑,具有近40年工程建设及管理经验的陆佑楣会勇敢地迎接挑战。由一条母亲河来到了另一条母亲河,黄河饮马28载的陆佑楣按设计方案还要在此奋战17个年头。此时此地此情此景,陆佑楣以“为我中华、志建三峡”8个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上任伊始,陆佑楣面临的困难和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很多,工作可谓千头万绪——坝区红线范围内征地移民是当务之急,要分秒必争;贯通南北两岸的西陵长江大桥,须尽早动土;对外交通专用公路乃命脉工程,必须尽快全线开工;右岸一期工程土石围堰要赶着下河填筑,为堰内纵向围堰混凝土浇筑和导流明渠开挖创造条件;左岸一期工程临时船闸和升船机基础开挖,亦应尽早布置,为实现1997年大江截流赢得宝贵时间;永久船闸基础开挖是主体工程的“硬骨头”,必须抓紧招标准备;坝区场内交通、码头、物资仓储、三峡机场……桩桩件件,桩桩都是急活,件件都是硬任务。此外,他还要分身有术:出席国家、省市召开的各种会议,出国参加三峡工程学术交流和考察先进水电企业,频繁接待海内外国家元首、友人和新闻记者的访问……

随着李鹏总理:“现在,我宣布,三峡工程开工!”的一声命令,梦想70余载,调查50多年,论证40个春秋,争论30个冬夏的凝聚了几代中国人心血三峡工程终于开工了!昔日美女昭君的故乡,今日万马奔腾的三斗坪,战场已经摆下,一场威武雄壮的话剧就要上演。这场话剧的总导演,我们的水陆大元帅陆佑楣就要在长江激水,激起民族的自豪,激起世界的奇迹?

三峡模式

三峡工程的兴建正处在中国改革发展大潮初涌的年代,用什么管理体制和模式来兴建三峡,世人瞩目。国务院提出改变过去那种用行政手段组织工程建设的模式,决定组建中国长江三峡工程总公司,实行业主负责制。总公司作为一个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是三峡项目的业主,全面负责三峡工程的建设和经营。这就是著名的“三峡模式”,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却确立了重大的改革措施,包含了太多的内容,预告了明明白白的风险和责任。当1993年9月27日,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正式宣布成立,陆佑楣被任命为总经理之时,陆佑楣开始了一个伟大工程的建设,同时也启动了一项伟大改革的试验。

项目法人负责制,意味着全新的管理模式将在三峡运作,意味着要承受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阵痛。中国的业主是什么样子?怎样处理好工程建设与各有关部门、当地政府之间的关系?如何运用科学管理手段召集施工队伍和协调与设计监理、承包商之间的关系?工程施工与征地移民发生矛盾怎样妥善解决?庞大的建设资金如何筹措,怎样管理?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1994年12月14日10时45分,当全世界都关注着三斗坪坝区时,陆佑楣代表三峡工程全体建设者郑重宣誓:“一定不辱使命,把宏伟的工程建设好,管理好,让党和人民放心。”他用半年的时间组建三峡总公司,制定公司章程,组建公司机构,确定以建设为核心,以三峡工程建设管理为三峡公司的首要任务。在一次现场办公会上,陆佑楣面对国务院领导和上万名建设者,动情地说:“总公司作为三峡工程的圆梦者,我感到这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中国人的光荣历史使命。既然国家认定三峡总公司是一个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是三峡工程的项目法人,那么我的理解是:从工程的立项到资金的筹集、设计、建设直至生产经营、归还贷款本息以及如何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都要全过程负责;既要承担风险,又要自求发展,自觉协调,自我约束,讲求效益。‘为我中华,志建三峡’,这是作为三峡工程建设者的神圣使命,既光荣自豪,也责任重大。总公司在组织工程建设时,将采用国际通行的办法,实行招标承包制,通过公开招标,引进竞争机制,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选择最优秀的施工企业承包工程;实行工程监理制,对工程施工的质量、进度和成本进行控制;实行合同管理制,依据合同严格履约,使工程建设取得最好的效益。”

当1997年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陆佑楣向国务院三建委领导贺年,礼物是凝聚万名三峡建设者心血和汗水的三句话:工程进度基本满足总进度要求,局部略有提前;已竣工验收项目,质量满足设计规范;工程投资,控制在国家批准的设计概算之内。李鹏总理曾指出, “建设三峡工程,我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使命,就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通行惯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和建设模式。”首次探索实践 “三峡模式”的就是陆佑楣和他的战友们。

“三峡模式”是一项创造性的,富有大智慧的劳动结晶,陆佑楣和他的战友们在实践中检验着这个模式的科学性和完善性。当记者问陆佑楣三峡工程和葛洲坝工程在建设体制上有什么不同时,陆佑楣答到:“最大的区别是三峡工程有了一个直接的项目法人——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

它作为项目法人,不但负责三峡工程的建设,资金的筹集和偿还,还要负责工程建成后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这是符号中国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一种先进的项目建设机制。”葛洲坝与三峡相距不过30公里,却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年代。

青铜经理

陆佑楣白天听到的是机器轰鸣声,梦中听到的是轰隆隆或哗啦啦的水声,而在工作之余,他最乐意做的却是听一听那套青铜乐器所发出的来自远古的天籁声。除了工作,听音乐是陆佑楣的惟一爱好。当音乐和工作结合在一起时,音乐便有了现实生活的灵气,而工作也具备了音乐的和谐。

三人合即为众,身为水电工程专家,陆佑楣当然知道这一简单的力学原理。他在工作中善于团结同志,就如同弹奏一首曲子一样,围绕一个主旋律,轻挑慢抹,共同奏出美妙的音乐。在对外招标中,他倡导并督促执行的杜绝宴请制度,长期以来备受投标单位称赞。他倡议不讲任何排场的总公司周年纪念日,被记者惊奇地拟为新闻标题而获奖;他批准并付诸实施的评选“十大优秀三峡建设者”活动,年年在三峡建设者心中掀起浪潮……

中国三峡开发总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项目法人和业主。起初,众多的承包商最担心的是三峡工程业主在招标中能否做到“公平、公开、公正”。为了打消承包商的顾虑,陆佑楣在招标中实施了两条重要对策:首先,每个项目的招标都在全国范围内聘请知名专家组成高层评标组,采用定量评定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办法严格评标,推荐评标单位或提出排队顺序,由三峡总公司总经理办公会集体投标。其次,明确提出“四不准”,对招标工作的正常程序予以严格规范。这两大对策,塑造了三峡工程业主公正廉洁的形象.

按1994年的预测,三峡工程的静态投资是国家批准的900.9亿元,考虑建设期的物价因素和支付银行贷款利息的动态投资需2039亿元,如何盘活这笔巨额资金,如何以最少投入获得最大效益,成为陆佑楣为之殚思竭虑的问题。

为优化筹资渠道,三峡总公司确定了“内资与外资相结合,以内资为主;债务融资与股票融资相结合,以债务融资为主;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相结合,以长期融资为主”的筹资原则。为有效控制投资,他们探索出“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投资控制模式。这种创造性的多方筹资与投资控制模式的运用,在筹措、盘活三峡工程资金中释放了不可估量的效应。拥有68亿多元资产的葛洲坝电厂划归三峡总公司后,为盘活这笔资金存量,从1994年起,总公司就开始与国内外著名的证券公司和投资银行一起研究该厂的股份制改造的可行性,准备选择时机进入市场直接融资。

三峡总公司注意抓住国际设备招标的机遇融资。2002年,三峡工程业主在国际上招标14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制造商,这份价值7.4亿美元的订单引起了世界各国商家的极大兴趣。总公司精心策划,既挑选了德国西门子、伏伊特和法国阿尔斯通、瑞士ABB、加拿大GE等世界一流制造厂家,又从中标厂家所在国及巴西等国家出口信贷机构和商业银行融资约11亿美元,使采购机组所需资金覆盖率达100%,且利息比较低,还款年限长,收到了“一举多得”的效应。

如果说前些年还有不少国内外人士对于三峡工程建设的投资能否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表示疑虑的话,那么,一期工程建设的现实已表明,通过这位“最佳业主”的科学管理与运行,他们不仅可以达到预期目的,而且可以使预算额明显降低。三峡一期截流前即少花40亿元,就是一个雄辩的证明。

音乐是长江源头纯净高洁的雪融水,音乐是三峡建设者心灵的絮语,陆佑楣在工作和生活中弹奏的是同一首长江之歌。

羽扇纶巾

沸腾的“三峡热”需要大智慧和大胆识来理性地实践,需要成熟的战略和思想来创造性地开拓。三峡工程,一个人民共和国的理想和行动,只有一个优秀的民族才能担当得起这一千秋之任。然而,具体承担起这一难于用泰山来比喻的责任的,是像陆佑楣这样的千千万万献身三峡工程的人们。

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陆佑楣和三峡工程的决策者建设者中的共产党人一样知道,这是一个党的事业。作为国务院三峡建委副主任、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陆佑楣的确感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需要一种怎样的胆略和襟怀呀!务实的态度,严谨的作风,谦逊的品格,闪光的智慧,大胆的决策,难以概括如今已68岁陆佑楣的为人风格和工作作风。

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着几万名圆梦大军,夜以继日地进行着创造性劳动。尽管感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但他是事业上的执著者,党和人民将修建世纪宏伟工程的重任托付给他,他集光荣与责任于一身。

他感到,他的劳动应该是诚实的劳动,应该是创造性的劳动,应该是集体的劳动。工作开展不久,陆佑楣就以诚恳的态度,多次苦口婆心地告诫全公司职工:“总公司责任制,不是做官当老爷。在三峡建设过程中要真正起核心作用,真正在公众面前形成权威、核心,得靠我们诚实的劳动。”人称“世界头号水利工程”的三峡工程,从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理,到设备的采购和制造,完全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复杂庞大的工程。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出纰漏,后果都会不堪设想。没有诚实的劳动和创造性的劳动,管理和驾驭好这样一项宏伟工程,谈何容易?然而,陆佑楣就是陆佑楣,他尝试用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进行组织管理,让这样庞大复杂的工程有章有法,井然有序。这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从计划经济跨越到市场机制,“三峡模式”作为市场经济产物,凝聚着建设者们无数的心血和智慧,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完善。然而“三峡模式”不仅已使“高峡出平湖”的宏大构想渐成现实,更为中国乃至世界大型工程建设提供了丰富而翔实的教材,必将在今后的岁月里发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陆佑楣还没有满足,还要进行创造性的开拓和探索。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什么时候工程开发、电力生产、财务公司、多种经营这几个板块,每一个都成为独立企业,三峡总公司才能真正成为产权明晰、多元持股的集团性公司,我们的市场化探索才会步入新的境界。”

陆佑楣深谙人的决定性作用。三峡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的是集体的劳动、集体的意志和集体的智慧。他善于把三峡建设者和管理者的潜能发挥出来,平衡社会各个方面的关系,使公司内部人与人的关系融洽,形成一股核心、合力和凝聚力。外出归来,陆佑楣总是风尘仆仆赶赴坝区工地,向前方指挥官了解情况,与施工点上的建设者亲切交谈。不外出时,人们在前方看见他的时间总会在大本营办公室里的时间多。在协调各种社会关系上,他也体现了一个我们时代亟需的务实者的风范。

担当重任,不折不扣;正视困难,充满信心。人们说:陆佑楣受命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有资格,也有能力向世界发布进军三峡的时代宣言:“宏伟的长江三峡是一项有长远的巨大的综合效益的战略工程,但同时也是一项史无前例的挑战性工程。要实现前所未有的复杂而艰难的导流、通航、大坝、电厂、输变电等每一个具有超常规模的单项工程,以及近百万人口的动迁和生态环境的改变,都是对三峡工程的严峻考验……我们坚信:利用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最新工程技术、最先进的管理科学,一定能够建设成三峡。”

1997年11月,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按预定计划,实施大江截流。大江截流之后,三峡工程即转入第二阶段施工,2002年11月三峡工程又面临第二次截流,至2003年,第一批机组发电,双线五级船闸将如期实现通航目标,工程要预期收益……面对庞大的系统工程和超世界水平的重点难题,陆佑楣和所有的建设者和管理者需要更加理性,更加成熟,更加冷静,更加富有创造力,同时承担的责任也更加重大,但他把必胜的信念刻在了心中。

海纳百川

圣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也许命中注定陆佑楣与水有缘,而他所从事的水电工程事业,却既要与水打交道,也要同山攀交情,徜徉于水之滨,攀越于山峰间,水的灵性与山的敦厚印在陆佑楣身上的是睿智和豁达。

接触过陆佑楣的人都有这样一个印象:他为人十分低调,淡泊名利,不愿意个人出名。谈工程讲工作,他兴高采烈,口若悬河,工程进展科学数据如数家珍;说个人道家境,他摇头摆手,任你费尽心思最终毫无结果。作为“东方之子”上镜人物,中央电视台记者的镜头里除了工程,便是宿舍里儿子那套组合音响。由此,人们知道陆佑楣业余生活惟有音乐——国内外古典音乐相伴。

其实,陆佑楣也是个平常人,也有一颗与百姓一样的平常心。他的家庭幸福,生活美满,妻子是水利部副部长,孩子们早已成家立业,功成名就。按理,他能够而且有资格坐在北京颐养天年,静享天伦之乐了,可陆佑楣每每念及李鹏委员长抄赠的郑板桥《竹石》诗:“咬定青山不放松,扎根原在此山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便总是选择前者。

陆佑楣生活简朴是出了名的。走马上任时,他穿着一件旧棉袄来到总公司,同事们笑他寒酸,说总经理应该在衣着上讲究一些,劝他上街买件好的,经不住怂恿,他真去买了一件夹克,人家不问则已,一问他自己先乐了:“皮则皮也,仿皮,才200块钱,划算呀!”<

有一次,陆佑楣和秘书从宜昌坐飞机回北京,不知什么原因,原定来接机的车子没有到,秘书说:“我们打个的吧?” 陆佑楣却说:“还是坐公交吧!”如果不说,也许谁也不会想到,一位共和国的部长,竟然和普通百姓一样挤公交,但这就是陆佑楣。

仿佛约好了似的,陆佑楣和其他几位副老总,在公司都是住单身宿舍。总公司18层新住宅楼竣工,职工们都往里搬家了,陆佑楣和他的“单身汉”伙伴,仍旧住在旧房子里,仍旧在食堂里聚餐。

要认为陆佑楣做人不讲情理,那就错了,无论国家元首、国际友人,还是新闻记者、专家学者、普通职工,他都平等对待,友善真诚。职工有困难,他尽力而为,能办的事即刻就办。干部有思想问题,他知道了,也会耐心与其谈心。但他不能容忍部下腐化堕落,不肯与不良行为尤其是有损公司形象的行为做任何妥协。国务院年年强调清查领导干部乘坐超标准小汽车,三峡公司年年都不在清查之列。当他得知某下层部门头头在经济上出了问题时,气得脸都变了颜色……

有人说:陆佑楣之所以从普通工程师成长为指挥千军万马的施工局长、水电部副部长、三峡公司总经理,除却自身的脱颖,更靠勤奋、务实和谦逊的人品赢得口碑,而他自己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我只是一个普通人。这个普通人正以他所具有的所有优良品质影响着别人,带动着别人,领导着所有的三峡建设者,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向党和人民献礼。

康德说:人类真正的外形是他的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就是陆佑楣的精神外形,就是三峡建设者的精神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