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保志 -- 求实务实 谱写人生

周保志(1945— )江苏江都人,1967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河川枢纽及水电站建筑系。从1967年起先后任水利电力部第七工程局技术员、副科长;水利电力部基建司工程师;电力工业部办公厅部长秘书;中央组织部办公厅秘书、经济干部局综合处副处长、三处处长;水利部办公厅副主任、挂职担任四川省万县地区行署副专员;水利部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人事劳动教育司司长兼人才资源开发中心主任;现任长江水利委员会党组书记、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求真务实 谱写人生

在近40年的水利生涯中,根据工作需要,周保志同志先后在10多个局级单位,担任过技术员、工程师、机关工作人员和领导干部等10余个职务,工作内容涉及工程技术、建设管理、机关政务、地方工作、党务和人事机构管理等多个领域。在他的身后留下了一串坚实的足迹,记述着他执著敬业、献身水利的人生历程。

学校生活

1945年3月,周保志出生于江苏江都。1954年特大洪水导致他所在的小学被洪水围困,在他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中学时期,他又亲身体验了新中国水利建设的高潮和成就,深深地被苏北新通扬运河、万福闸等水利工程宏大的气势所吸引。做一个技术人员,建造兴利工程的愿望,引导年轻的周保志选择了水利事业。

1962年9月,周保志高中毕业,进入华东水利学院(现校名河海大学)。在此期间,他努力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并注意将书本的知识与实际工程事例相结合。讲求学习效果和时间利用效率,注重掌握基本概念。在抓住重点和难点的同时,也不放过细微的环节。华东水利学院的严谨向上的学风,培养了他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周保志注重专业,但不拘泥于专业,大学期间,他涉猎文学、管理等社会科学知识,为日后的工作打下广泛的知识基础。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担任过院广播编辑室的负责人,培养了组织能力和综合能力。

实践教学是水利教育中重要的一环。1966年,周保志与本年级同学来到了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工地进行实习。置身于水利建设现场,他亲身感受到了水利枢纽工程的伟大。在留下大禹治水足迹的黄河天险三门,一座大坝电站拔地而起,千年黄河变安宁。而在壮丽的水利工程背后,是艰苦的施工环境和生活条件,是水利工作者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他深深地体会到只有掌握好水利专业技术理论,才能在驯服江河的事业中当好一颗螺丝钉;也只有始终具有奋发的精神,这颗螺丝钉才能永不生锈。经过这次难忘的实习,促使他确立要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的信念,贯穿着他的事业生涯。

工地十年

1967年7月,周保志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水利电力部第七工程局工作。在那里,他一干就是十年;在那里,他经过了文化大革命后期的风波;在那里,他积淀了深厚的工作底蕴和对基层工人的感情。

那是在四川大渡河上为三线而建设的70万千瓦装机的龚咀水电站,当时叫515工程。周保志经历了从基坑开挖到大坝浇筑和地下厂房发电的全过程。那时学校毕业的知识分子都要先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他在班组当过风钻工。后来担任过施工连队技术员,在工程大队当过调度,开挖、立模、钢筋配置、混凝土浇筑,样样都做过。从1972年开始在局技术处工作,从事地下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地下主厂房、引水管的施工技术管理。“515”工程是一个部分“三边“的工程,使得他与成都勘测设计院的技术人员有着较多的工作往来。他承担过主体结构修改的研究,桥梁、桁架等施工结构的设计,地质较差的大跨度地下峒室的施工组织等。大学里学习的水利工程专业知识得到了充分的运用,甚至解析几何里的立体计算方法也被用于解决地下空间弯管的周边坐标确定问题。大学里学习的知识用于解决工程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是不够的,工程局的图书资料室成了他经常光顾的地方。白天工作忙的时候,这些专业书籍往往是靠开夜车来学习的。

施工工地的环境是很艰苦的,一、二万人生活在高山耸立的大渡河畔,说地无三尺平一点也不夸张,各种困难可想而知。其中最令人望而生畏的是失火,工地都是盖的油毛毡作顶、芦苇作墙的房屋,一旦引起火星,火势将自下而上,很快席卷整个山坡。他的几个同学到工地工作,不到几个月就遭受了这样的灾难,不但什么都没有了,最可惜的是从学校带来的书都烧光了,当时买都买不到,怎么工作。因此,他把在大学上课用的课本教材,集中在一个箱子里寄放到工地上最不容易失火的地方,知识是最有价值的财富。

在六七十年代建设那样的大型水电站,每年工伤死亡的大概总有十人左右。经常发生一些意外的事故,但有的时候,却要面对危险进行安全处理。地下峒室施工时,碰到岩石破碎的地段,即使采用边掘边护的方法,在安装支护的过程中也要冒着顶拱坍方的危险。他以高度的责任心,在他负责施工管理的隧洞里,履行自己的职责。对于他来讲,总是想一定要完成好交给自己的工作任务。

十年的工地生活,使他了解了基层,了解了水电施工这样一个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发展起来的队伍;使他热爱了基层,培养了对基层的感情和要为基层办事的思想。当他离开基层有机会在部领导身边工作时,他提出的第一个建议就是要为各水电工程局建立生活基地,以解除后顾之忧。

步入中央国家机关

1978年底,水利电力部需要从基层挑选技术骨干到部机关工作。经过考察,水电七局有两位工程师被选拔,周保志是其中之一。他被调到部基建司从事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1979年4月,周保志任电力部部长秘书,这也是他走上从政道路的起点,1982年调到中央组织部工作。从1978年到1988年,这是他参加工作后的第二个十年,即在中央国家机关处室工作的十年。他从干事做起,后来又逐步负责一个处的工作。这第二个十年,是他学习的十年,锻炼的十年,也是提高的十年。

初至中央国家机关,工作性质内容发生很大变化,周围环境也发生很大变化。似乎每天都在接触新的事物,工作运转的程序、管理方面的知识、处理问题的方法等等,都要学习。他高中语文学得不错,大学里也写过一些文章,但来到中央国家机关,接受领导布置的工作任务动起笔来,明显地感到差距,真是学无止境。

从1983年开始,他担任处级干部,从副处长到处长,工作担子越来越重。处是中央国家机关里面的基本组织机构,直接面对工作对象。一个处长既要贯彻好上级的指示,又要能把握好分管范围内的情况,组织全处的同志推进工作。他始终坚持做好每一件事,完成好每一项任务,一丝不苟,恪尽职守。

十年过去了,他逐步成长了。这十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十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干部队伍的四化方针得到深入贯彻。到1989年4月,他担任水利部办公厅副主任,成为当时水利部机关年轻的司局级干部。

到地方任职扶贫 1992年2月至1993年1月,他作为水利部第二届三峡地区扶贫工作组组长,到四川省万县地区挂职担任行署副专员。

到地方扶贫,是周保志再次回到基层。当年走出基层,到中央机关工作时,他带着对基层的了解,深知基层存在的困难和基层的需要。而当他再次回到基层时,是要落实国家的扶贫政策,为人民办实事,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在担任万县地区副专员期间,他根据国家有关扶贫工作的政策,结合地区的水利工作实际,提出了开发性水利扶贫的思路,选定了切实可行的扶贫项目,并形成科学完整的万县地区水利扶贫方案。扶贫方案的实施,改变了当地水利水电设施落后的局面,为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创造了条件,取得了良好效果,打开了三峡地区水利扶贫工作的良好局面,赢得了当地人民的赞扬和地方政府的肯定。水利开发性扶贫方案的制定,也为以后几届扶贫工作组提供了参考依据,提高了扶贫工作的连续性,为圆满完成扶贫任务奠定了基础。

担任机关司局领导

从1993年起,周保志先后担任了水利部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人事劳动教育司司长兼人才资源开发中心主任等领导职务。作为中央国家机关司局的一把手,他始终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按制度和程序办事,实行科学决策。始终倡导为人民服务,为群众谋利益,以能否取得实效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在工作中,周保志求真务实,不断努力开拓新局面。他提倡要主动负责、主动思考。主动负责,就是要勇于对组织和领导交办的工作负责,尽自己的努力把它做好;主动思考,就是在工作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调查研究问题的现状,科学地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重点,提出解决办法,妥善地处理好各种矛盾。他说,只有主动负责,才能给自己加压,提高工作质量,只有主动思考,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在工作中,周保志还十分重视理论研究,在《面向21世纪的水利人才与继续教育》一文中,他提出要在党的路线方针指引下,建立与国家教育、经济体制相协调,适应水利行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层次结构合理,具有行业特色的现代化水利终身教育培训体系,不断培养提高数以百万计的劳动大军和数以十万计的各类专门人才,为水利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智力基础。并根据全国教育改革形势和水利发展需要,针对水利教育的现况,对调整教育结构、改进教育培训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水利教育跨世纪发展目标、任务和发展措施的建议。

来到长江委 2001年5月,按照组织安排,周保志到长江水利委员会工作,担任党组书记、副主任。当时,正值贯彻中央确立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水利部党组提出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周保志到任后,深入各单位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探究长江委的发展之路。作为主要起草人之一,在长江委党组学习中心组学习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的体会文章《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理清思路、深化改革,努力开创新世纪治江事业新局》中,在正确看待成绩,客观分析自身差距的基础上,提出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改革、与时俱进的思路,确立了以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为重点,认真履行流域水行政主管部门职责,全面推进长江治理开发事业和深化改革、强化自身,为长江水利事业发展提供保证的发展目标。

从2001年下半年起,按照水利部的统一部署,周保志开始全身心的投入长江委的机构改革工作中。他与有关部门一起经过广泛深入调研,反复征求意见提出了长江委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并深入细致地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在改革实施过程中,他积极倾听群众意见,及时召集有关部门领导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改革工作得到广大干部职工最大程度的理解、支持和参与,保证了机构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周保志反复强调,改革是为了开拓创新,谋求更大的发展。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市场经济的社会,各项工作必须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委机关要转变职能,依法行政、依法治水,企事业单位要确立科学的经营管理理念,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和人才优势,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壮大实力。改革后的委机关,编制和人员得到了精简,流域水行政管理职责得到了进一步落实,开始以新的面貌投入运行,委属企事业单位也按照确定的改革方案有序推进。在委领导班子和全体职工的努力下,长江委开始向内部政事企分开,职责明确、权责统一、运转协调的现代流域管理机构迈进。

作为一名从河海走出的学子,周保志对母校怀有深厚的感情。他说,几十年来,河海大学为祖国的水利事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他认为,河海毕业生的质量普遍比较高,也能吃苦,他们活跃在全国各地的水利战线上,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与河海大学优秀的师资和严谨学风分不开的。他寄语新时期的河海水利学子,要打好专业理论基础,同时要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培养综合能力,成为适应新世纪水利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近40年的风雨历程,不管是当普通工人,还是担任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周保志始终不渝地一步一个脚印,在他的水利人生道路上不懈地探索、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