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常明:自主创新 构建“虚拟空间圈”

马常明,江苏盐城人。1998年就读于河海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从事软件开发工作。曾任诺亚舟实业软件项目经理、诺亚舟实业软件开发一部经理,现任深圳高准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四载韶华  八年奋战

2002年,毕业之后的马常明怀揣着希望,踏上了深圳这片土地,来到深圳诺亚舟实业,这一干就是8年。在深圳,马常明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做了长达8年的程序员。程序员的工作很辛苦,基本上每天都要工作10-12小时,但付出亦有回报,8年里他先后担任了软件项目经理、开发一部经理。

谈及这8年,马常明很是感慨:“非常感谢这段程序员的经历,让自己养成了一个很好的习惯。如果没有一个缜密、严谨的逻辑思维习惯的话,编辑程序难免有疏漏。而这段经历很好的帮助自己形成了应用逻辑思维。”刚毕业的那段时间是最心无旁骛的工作时间,工作带给他快乐的同时也让他认识了很多技术圈的朋友,这些朋友中的一部分对以后他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000年前后,计算机还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很多前沿技术不一定能在高校的课程中体现。但是河海对每一个学生的规范与要求深深地影响了他,帮助他打下这门学科的坚实基础,这让他在后来的工作中受益匪浅。

大学时期的马常明

河海大学计算机学院前身为1978年建立的河海大学电子计算机专业,1995年学校成立河海大学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2009年更名为河海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根据汤森路透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2017年11月最新公布的数据,河海大学计算机科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实现了学校学科建设的新突破。

近年来,河海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持续加强学科建设,紧密结合国家信息化建设和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需求,依托河海大学优势学科平台建设,承接了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南水北调调度运行管理系统、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等一批行业重大项目,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国第一个水利云平台、面向防汛抗旱的星地一体化监测体系等,解决了水利信息建设中水利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水利大数据处理与分析、基于云平台的新型系统架构等关键问题,科研成果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水利部,黄河、长江等7大流域机构,江苏、广东、上海等20多个省市,澜沧江-湄公河等国际河流中得到业务化应用。

此外,马常明在校期间时积极投身校内外的科技实践,并利用大四毕业实习的机会参加了有招生意向的企业的软件项目作为毕业设计课题,提前进入工作状态。

只身一人 创业之路

马常明后来读了哈工大的软件工程硕士。当他做父亲之后,想要给家庭更多的陪伴,几经思考,最终决定出来创业。

创业其实需要更多勇气。在人生的彷徨期,马常明带着这个问题,回到了母校河海大学,与自己的大学室友张鹏程等沟通,大家都觉得可以离开,但是不要离开这个行业,应该坚持走技术导向型的路。

就这样,马常明下定决心,在2010年2月向公司提出离职。他卖掉他在公司的股票,拿着自己的第一桶金,在朋友的支持下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然而,转型是艰难的。从一名只需要做好本职工作的程序员转向公司业务、技术一肩挑的负责人,这一过程需要漫长的等待。以前是和计算机打交道,后来是跟人打交道,思维模式需要转换一下。以前直接拿出电脑给客户看产品,演示PPT,后来慢慢学会跟人沟通了解需求,订制服务。这不仅需要克服原来的思维模式,还需要放下很多原来的坚持才能收获成功,不过他始终不忘以技术为导向的初衷。

创业之路异常艰辛,一年半之后马常明的公司才有规模化订单。2015年西电东输,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公司出售的传感器在项目上使用之后,他作为保障人员自己蹲在项目3个月,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马常明坚持以技术为导向,提供订制化服务,坚持树立走高新企业路线,坚持自我研发产品。惟有坚持下来才能看到山上美丽的风景。

工作中对技术的坚持总会有所回报,这其中贵港市龙床井水厂二期项目比较有代表性。贵港市龙床井水厂二期项目是由贵港市政府投资、北控水务有限公司总包,中交一公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市政饮用水项目,该项目经过前期详细复杂的现场勘验和方案论证,马常明以及设备厂家技术专家提出了针对原先设计方案的修正建议,针对当地水质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设备材质改为带陶瓷涂层,这在前期面临相当大的压力,但是后期的使用经验表明:设备材质的选择给业主方避免了损失,带来了更高的效益以及更加稳定的产能。

如今深圳高准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是中国仪器仪表精选企业500家之一、深圳市仪器仪表行业20强企业、民营高科技企业。公司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研发团队和卓有成效的管理团队,专业从事电工工具仪表、工业自动化仪表过程校验仪和轨道安装式的隔离变送器等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向全球用户提供安全、耐用、精准的数字仪器仪表,十多年来的不懈努力与追求,产品赢得了国内外广大用户的赞誉与信赖。

马常明非常重视自主创新。目前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生产的产品众多,其中包括红外测温仪、数字钳形接地电阻仪、数字钳形功率表、高压绝缘数字兆欧表、电工万用表、仪表工万用表、高精度工业自动化仪表过程校准仪、环境检测仪等工业现场仪表产品。马常明对公司定位是专注于自动化仪表行业的发展,提升工业自动化仪表的可靠性,供应优质、可靠的仪器仪表产品,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围绕着可靠、稳定、优质、安全的质量方针,用科学管理、持续创新的经营理念,做好优质服务、高效服务。

终身学习  砥砺前行

一个是远大的理想,一个是眼前的“目标”,都需要脚踏实地的努力工作。

马常明一直没有脱离计算机这个行业,最初是做工控模块,后来逐渐发展业务,开始自研、经销国际知名品牌的工业控制传感器。现在以项目导向为主,以环保为主体方向。在这方面营销的大类是泵阀仪表,其中一部分研制,一部分进口德国产品。

信息化时代,技术发展得非常快。行业发展动向要紧跟潮流,马常明经常以项目为导向,接触到哪个类型的项目之后,根据需求去了解现在的行业背景。这种学习精神、创新精神,让他能够精准把握时代的潮流,了解这个行业最新的前沿技术。从原来更多关注的是技术行业,到现在更多关注的是产业。马常明仿佛是一个海绵,不断吸收着新知识。

内部研讨会

公司在2010年已经获得了“高新企业”的称号,虽然员工总数不到20人,但年产值已经有三四千万。目前公司已经在寻找新的突破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生态环保工作,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可以得到广泛运用。

如今,马常明为公司确定了新的发展方向:以之前的设备和软件为基础,积极参与智慧城市的建设,采集必要的数据,利用大数据汇整成数据平台,构建“生态环境大脑”。其目标是联合其他平台单位以及河海大学的环境科研团队,构建针对目标区域的高精度三维感知生态环境变化的生态环境物联网,支撑应用开发、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满足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业务协同的生态环境大系统,动态反映生态环境现实,形成模拟预测趋势的“虚拟空间圈”。

“虚拟空间圈”总体框架图

寄语水之子

“年轻时还是要有扎实的技术,要有业务知识。不管是厚积薄发,还是水到渠成,最终,都能收获满满。”这是马常明对河海师弟师妹们的寄语。

2000年计算机软件行业本身来说,基本所有的东西都是国外领先国内一两代,因此最初的时候马常明在公司是使用汇编语言从事嵌入式开发。过了3年之后,因为公司业务需要,产品迭代,开始使用C语言,2年后又开始接触使用C++。不断的更换开发工具,每一次都是一次知识体系架构的更新,每一次都需要自己辛苦付出学习掌握。每一次工具或者编程语言的更新,都是为了更高效的编程。

在学校的四年只是教给我们学习的方法,以及保持对先进技术的敏锐跟踪的状态。学好数学也是重中之重,在计算机专业来说,数学是一个基础的工具,尤其是对算法来说,不能只为计算,还是要保持基础架构。大一大二学基础课程,需要重视。涉及到前端页面设计等工作,可能只需要了解简单的计算机知识就行,但是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高级程序员,还是需要学好数学类的基础知识。学习,自己才能有选择权。

“坚持就是胜利。所有的坚持,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对于工作,你比别人多花费一点时间,就能比别人多进步一点,就会比别人多一些资源、机会。” 刚出校门的毕业生,能多吃点苦,对以后的成长是有大好处的。这就是河海大学的校训精神:艰苦朴素。

祝福母校!祝福水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