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强(1940— ),江苏南京人。1962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河川系水工专业。曾任三河闸管理处处长,江苏省水利厅厅长,水利部副部长,中国华水水利开发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参编和主编了《中国防洪丛书》、《闸门、启闭机操作规程》、《水工建筑物养护修理手册》、《水工钢闸门防腐蚀》、《闸门设计规范》、《船闸设计规范》、《钢闸门喷锌防腐蚀》。1979年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83年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
敢想 敢干 敢作
1996年,在北京举行的一场摩托车比赛中,一位56岁的老车手格外引人注目。只见他全副武装,骑在摩托车上虎虎生威,身上丝毫找不到一点年迈的气息,纯熟的车技引来观众们的阵阵叫好声……。他击败了众多参赛的北京壮小伙子,一举夺得第二名。
他就是我们的校友:当时正任中国华水水电开发总公司总经理的王守强。
用王守强今天自己的话来说,“我是60岁的心脏,30的心态,40岁的体能。”
强壮的身体,热情如火的性格,敏捷的思维,宽厚的胸怀,如电的目光,爽朗洪亮的声音。这就是笔者在和王守强握手作别时在心里暗暗为他画的一幅素描。
积极乐观的少年学子
王守强祖籍安徽合肥,1940年出生于成都。1942年随父母到兰州,6年后来到南京。在江苏,一呆就是40年。这40年,承载了他的童年,青少年,大学时光,及工作的大半个阶段。南京是养育他的故乡,是他成长的地方。
他出身于一个官宦家庭,父亲是一个旧官吏,祖父是一个文人,从小就教他读书写字。诸如“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柳公权的“玄秘塔”之类,是王守强接受的最早的启蒙教育。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长辈对他的期望是发奋努力,成龙成凤。王守强的父亲兄弟6个,下面一辈共有30几个孩子,是一个大家庭。后来,这30几个堂兄弟姐妹构成了王守强复杂的社会关系。
他的母亲是一位老运动员,上海两江体育师范毕业 。在20年代,她同时是国家篮球队、 国家垒球队2个国家队的队员,为国家争得了不少荣誉。王守强及其家人都受其母亲的影响,爱好体育。从小养成的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让王守强至今仍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
天性的聪明和后天的努力使得王守强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自信的他立志报效祖国。1957年,他高考时前3个志愿填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学院,西安航空航天学院。可见他着迷于航空。但这3所学校都是保密院校,他复杂的家庭社会关系根本过不了政审这一关。结果,一下子落到第4个志愿—华东水利学院。他被华水录取。从此,他和水利结下了一生的情缘。
谈起大学时期的王守强,校友们都称赞不已。当年在华水,他可是学生中的佼佼者:组织能力强,学习好,身体棒,是个全面发展的人物。在学习上,他非常讲究学习效率。他的笔记是记的最好的,课下花很短的时间复习,就可以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毕业时,他的毕业设计被评为示范项目,保留了下来。他常常帮助同学,在同学中威信很高。在体育运动上,他长跑,短跑,跳高,跳远,球类,样样都出色。他骑摩托车的车技非常高超,是校摩托车队的队长,在无数次大型的活动和比赛中有过精彩的表演,曾连续2年获得江苏省摩托车比赛的冠军。
1961年,56届的210名应届毕业生被安排到到新安江水电站实习。王守强由于政审条件不合格,和另外六七个同样不够条件的同学被留在南京,在南京磷肥厂搞科研。他没有泄气,也不怨天尤人,和同学们一起努力,在老师的带领下搞出了科研成果,又一次令老师和同学们刮目相看。
1962年大学毕业后,王守强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完成了他精彩的人生三步曲:在三河闸21年艰苦的基层工作赋予了他不怕吃苦、勇于创新的精神;5年江苏省水利厅厅长,5年水利部副部长的从政生涯,他为中国水利建设事业上的几项具有关键性的工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进入企业界的9年,他在中国华水水电开发总公司的筹建和运营中,对现代企业的发展,作了许多非常有益的探索。
样样精通的多面手
三河闸,位于江苏省洪泽、盱眙2县的交界处,是治淮工程中兴建的最大的水闸,全长697.75米,有63个闸门,是江苏控制淮河洪水入江的重要门户,发挥防洪、灌溉、供水、航运等重要作用。管理处自有有500多亩土地,种了大量的黄豆、稻米、麦子、红薯和苹果。
王守强和另外2名被分配到三河闸的大学生怀着一腔青春的热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来到三河闸,看着高大耸立的闸门,滔滔的淮河水,大片的土地,眼界豁然开朗。
他没有因为自己是个大学生而清高自傲。他投身于水利工地,和工人师傅一起干活,一起吃苦。他是单位“一号劳力”,全单位没有人能比得上他。抬水泥,能抬6包上船走跳板;拉板车,能拉1600斤土石。单位买了一辆三轮车,是他从淮阴骑回来的。运猪血充氧气,载重七、八百公斤,高低不平的沙石路,只半天就骑回来了。一顿饭能吃80个水饺,3斤重的鳗鱼,一个月吃80几斤粮食。他很快因能吃能干在整个地区都出了名。
精力充沛的王守强在这里如鱼得水,他的身影活跃在三河闸的每一个角落。凡是管理处有的工种,他都会干,还干得比别人出色。电焊、气焊,他能焊到非常薄的一毫米厚的薄铁皮; 擅长喷镀、喷砂、刷漆,刷漆比油漆厂的工人可以快一半;各种机器都会修,大到起闭机,小到拖拉机;他架过从马坝到三河闸12公里的电话线,全套的活都会干。他和工人师傅合作,成功地搞了一套浮吊装置:把2个20吨载重的木船,用圆木拼起来,在汹涌的浪涛中能吊起6吨多的挡水板。有一艘退役军舰,有3台150马力的柴油机,他与师傅们一起开起来破冰用。
在主业上,王守强成绩突出。三河闸管理处,主业就是3样:控制运用,维修养护,观测检查。调度好了就能充分发挥它的抗旱、防洪、灌溉、航运作用。王守强和同事们根据工作中积累的经验,研究出最优化的防洪调度方案。在维修养护上,他的科技成果“外加电流阴极保护与涂料联合防腐蚀”荣获全国科技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钢闸门喷镀锌防腐蚀”荣获国家科委、农委联合颁发的重大科技成果推广奖和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观测检查,王守强运用新技术观测闸门应力。他还组织研究了水闸测压管发生异常变化的规律和原因。风浪观测方面,他仍和地理研究所合作,研制出1台精确到1厘米的风浪自动观测仪。他还参编和主编了《中国防洪丛书》、《闸门、启闭机操作规程》、《水工建筑物养护修理手册》、《水工钢闸门防腐蚀》、《闸门设计规范》、《船闸设计规范》、《钢闸门喷锌防腐蚀》。这些书,成为水闸工作者们的好帮手。
其中,2项获奖的科技成果对社会的应用意义非常大。原来钢铁常处水下,极易生锈,不断削弱,构件3年一个维护周期,平均锈掉0.317毫米,喷砂除锈要磨损0.137毫米。5个周期后,构件的厚度就达不到要求了,必须更换。王守强1962年到三河闸的时候,锈蚀就非常严重了,有些构件已锈蚀穿孔。而经过防腐蚀处理后的闸门构件,涂料防腐周期延长到10年,可以保持几十年不换。如果保护的好,寿命可达百年不换。这些技术很快推广到全国。王守强应邀到山东、辽宁、北京去推广,每年还到丹江口水利部办的培训中心教别人也会应用这些新技术,培养了数百名专门人才。他还组织了三河闸防腐蚀公司,不仅在全国各地施工,还到国外,如斯里兰卡、塞内加尔、尼泊尔……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也为单位增加了收益。
他的经济头脑在这里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从70年代中期开始,他就和职工们搞综合经营,为国家和单位增加收入,改善职工的生活条件。养地鳖虫,养长毛兔,养水貂,养珍珠,嫁接玫瑰花……他自己把这些技术先学会,再带领大家一起搞。栽培玫瑰,他有自己的独特的方法。他没有花钱去玫瑰之乡山东平阴买玫瑰苗,而是自己嫁接。先是开车到山上去,号召老乡们挖野蔷薇,以一分钱一株收购。拉回去让职工们栽,栽活了奖励一分钱,栽死了罚一角钱。次年到无锡去买枝条嫁接。这样嫁接出的玫瑰成本低、质量好,一亩地可以收1000多斤花,提炼成香精,可以卖1000多块钱……。通过多种经营,单位的经济效益日益提高。逐渐的,江苏省三河闸管理处的多种经营在全国都小有名气,并广泛推广。
王守强在地处偏僻的三河闸,21年如一日,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工作热情。1979年,他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82年,他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他的工作业绩,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他和全处职工一起,使三河闸管理处成为全国先进管理单位。
70年代末,国家的政策调整了,开始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家庭关系问题不再是问题,而是重在个人的表现。国家提拔干部三位一体: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德才兼备。王守强正是这样的人才。他由于优秀的才干和优异的工作成绩逐渐得到上级领导的赏识。1981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接着,他由工程管理科科长直接被提升为三河闸管理处处长。1983年,他又被任命为江苏省水利厅厅长。在这期间,他还被评为中国第一批高级工程师。一下子创下了2项江苏之最:最年轻的厅长,最年轻的高级工程师。
心系大局的厅长
5年厅长的从政生涯,王守强感受最深的就是:做领导的特别是从事水利事业的干部一定要有全局观念。
他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出色。上任厅长以后,他立即以全新的观念打开了江苏水利的新局面。其重点是打开江河治理规划上与相邻省市间的僵局。当时,水利部对淮河流域做了一个“沂沭泗东调南下规划”。这个规划是针对淮河下游沂沭泗地区的防洪问题制定的,是全国公认的最好的规划。它关系到山东、江苏,两省从山东临沂下来两条河,一条是沂河,一条是沭河。沭河是直接到达沭阳入海。“沂沭泗东调南下规划”就是在沂、沭河上造一些闸和排水通道,让它们80%的洪水往东经过连云港的石梁河水库,直接入海;另外20%的水再南下经由新沂河入海。这样淮河下游对山东江苏两省的压力明显减轻了。对江苏方面的要求是:扩大中运河南下。但这个规划一直没有实施。原因就是江苏、山东两省,在一些问题上一直有争议,存在着一些历史矛盾,而且非常尖锐。
王守强了解了这些情况以后,就开始着手做省里有关领导和其他厅长们的工作。他对他们说,这个规划对江苏人民是大有好处的,因为80%的洪水从东边连云港排走了,下游只剩20%,不会再对江苏造成多少危害了。国家出钱,山东江苏老百姓出力,山东受益,我们更受益,还打破了长期和邻省、水利部僵化了的矛盾,何乐而不为呢!但是,想改变一些固有的观念还是很难的。他一个一个地汇报解释,推行他的全局主张。有关领导人均表示同意,但新的困难又出现了。因为牵扯到徐州的利益,徐州市仍有意见,也到省里反映。王守强亲自跑去做他们的工作,以实际的利害关系说服他们,以全局的观念感染他们。1987年,这项利国利民的工程,在王守强和其他水利工作者的争取下,终于起步。
在太湖流域,也有一个非常科学的规划:太湖流域10大工程。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南部,春夏梅雨季节常形成洪涝灾害。太湖的洪水主要来自2处:西边来自江苏高淳,南边来自浙江天目山,经过德兴县,排到太湖。这个规划方案就是让太湖的洪水向北开挖望虞河排到长江,向东经过黄浦江排到海里。每边各排23亿立方米水,解决了太湖流域的排涝问题。但太湖流域的3个相邻省市,也有争议。上海有一个红旗塘,是一座坝,把整个上面浙江杭嘉湖来的洪水拦腰截住。要实施这个规划,上海必须把红旗塘打开,而江苏方面就要开挖一条望虞河,浙江要兴建南排工程把杭嘉湖的水排到杭州湾。当时上海、浙江要江苏先开挖望虞河,江苏要上海先开红旗塘,要浙江打开南排通道,谁都不肯先让步。
王守强深知,要解决老问题,必须要用新思路。他认为,这个治理规划对江苏、上海、浙江3省市都有好处,谁先谁后不都是一样嘛!他又说服了各方面领导,同意先做这个工程。1987年在中山陵太湖治理协调会议上,他提出:江苏愿意先挖望虞河!当时水利部钱正英部长、上海经济区王林主任,都非常赞同,说:“王守强有全局观念,有魄力!”
历史证明,王守强是正确的。1991年,太湖发大水,整个太湖地区几个月淹在水里。当时王守强在水利部任副部长兼任国家防汛总指挥部秘书长和办公室主任,太湖地区的灾情无时无刻不牵着他的心,作为防汛部门的指挥官,他深知自己责任艰巨,自己的任何决策都关系到无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危。他与同事们当机立断,向田纪云总指挥提出了炸掉红旗塘的建议。江总书记当即拍板同意:炸!炸掉了红旗塘后不久,太湖洪水灾害得到缓解。
王守强在江苏水利厅,还着重搞好江苏省跨流域调水工程。继他的前任完成了抽引长江水的工程,解决了淮北的缺水问题,实现了整个苏北西到徐州、东到连云港都引用长江水。苏南解决了防洪和排涝问题。
王守强的杰出表现得到了水利部领导的赞赏和全国水利界的一致好评。1988年,王守强被任命为水利部副部长兼国家防汛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务实敢干的副部长
水利,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从水利厅来到水利部,王守强明白,自己肩上的重担又加了千钧,只有更严谨、更深入地工作,才能对得起党和全国人民。人民在注视着自己,历史在注视着自己。王守强以他几十年丰富的水利工作经验和他独到的眼光,开始重新审视当代的水利建设,在防洪建设、防汛、信息系统建设,洪水调度方案、台风的预防以及行蓄洪区运用等方面都作出了建设性的改进。
防汛调度方案,他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调整,使它更完善。其中,他特别提出关于北方缺水地区水库的调度问题。原来的调度方案太机械。他提出,水库的汛期限制水位应该这样掌握:统计出从下雨时刻到汇流进入水库的时间,让闸门放开同样的时间,用能够排出的水的总量,返算回来,就可以算出水库在未雨前可以多装的水量。这样,建立一个动态的、双线的调度曲线。就能实现在保证防洪安全前提下,充分利用水资源,发挥最好的工程效益。像北京密云水库就有这样的问题,用这个方案可以既保证汛期防洪安全,又尽量多蓄一点水,保证更好的用水需求问题。
台风,主要在福建、广东、海南、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区肆虐,浙江受害尤为严重。1993年,浙江因台风造成了几百人死亡的灾害。王守强认为,必须确实加强台风地区的预防工作。他在浙江省召开的全国防卫台风会议上提出一个方案:由水利部门、建设部门配合,一起核定出每一家老百姓的房子的抗风能力,即能抗几级风。并在每家挂一块牌子,当预报到他们抵抗不了的台风时,就赶快撤离。撤到可以抗得住的邻居家去。撤离工作由村里干部指挥协调好。这样,就可以安全度过台风期。
在防汛、抗旱期间,水利部门的通讯很重要。王守强主张用现代化的技术进行更为有效的信息传输。在他的组织下,大的防洪线路用数字微波技术替换了原来的模拟微波技术。主要有荆江大堤线,沿黄河的郑济线(郑州到济南),沿淮河的信蚌线(信阳到蚌埠),天广线(天生桥到广州)。在淮河、沂沭泗河流域还搞了“一点多址”系统。购置了5套卫星通讯设备,装在吉普车上。在汛期,无论在何地,都可以和国家防汛指挥部直通电话。1992年,王守强获得国家科委等5个部门颁发的“电子信息应用优秀组织奖”。
对行洪区、蓄洪区的建设,王守强提出了实施行蓄洪保险的新思路。过去,行蓄洪区行一次洪、蓄一次洪,老百姓的田地就要遭受一次巨大的损失。而现行的补助办法只是靠民政部门救济,补助额非常有限。所以每次行洪,老百姓都不愿意,当地政府也不愿意。要先动员当地政府,然后采用强制的方法进行行洪。而实施行蓄洪保险就大大解决了这些问题。拿荆江分洪区来说,可以先评估好行洪时每个老百姓的损失额,然后按照这个额度来投保。保费由受益地区的农田负担。一旦行洪,保险公司可以全额赔偿损失。这样,老百姓也愿意行洪。这种办法也同样适用于海堤。海堤的保费由国家防汛指挥部负担出10%,省里出30%,地方出50%,再由老百姓出10%。海堤出险后,一两天之内就可以得到理赔。理赔的钱到达后就可以马上修复海堤,迎战下一场台风或高潮位。以往的老办法是,海堤出险后向省里打报告,省里再向部里报,部里研究之后再和财政部商量。半个月之后,钱才拨下来。海堤得不到及时修复。王守强的经验是:处理经济问题要用经济手段。
“5年太短了”,王守强感叹说。仅当了5年的水利部副部长的他还有很多想法都还来不及实施。但他深知,国家最需要自己到哪里去自己就要义无返顾地去哪里。1993年,水利部筹建华水水电开发总公司。王守强被调任华水公司总经理,从事这一项新的事业。
探索前进的总经理
离开自己从事了几十年的水利、防洪等行政管理工作,来到一个陌生的经营性领域,王守强没有胆怯。年已50岁的他仍保持着年轻时代敢闯敢干的劲头。他踌躇满志地接受了这一新的挑战。
华水公司是专营水电、供水的投资公司,有在运营初期,华水一再陷入亏损的困境。华水的水电站无法与国家电力公司的水电站相抗衡。因为国家电力公司的水电站是单一功能的水电站,而华水公司的水电站是多种功能的水电站。国电的电站,水库里的水可以全部用来发电,能得到很高的经济效益。而华水的电站,水库里蓄的水,要留30%的防洪库容,20%的灌溉用水和城镇供水,真正用来发电的,只有30%~40%。这样,既要发挥电站的大量的社会效益,又要保证自身一定的经济效益,让企业正常运转,而且不断发展壮大,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王守强和水打了一辈子交道,对水的深厚感情已经融入他的生命。以前是治理水,防止水患灾害,现在是利用水发挥水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水是他的朋友,他相信,老朋友不会对他无情的。他认真分析了现在的市场经济形势和水电发展前景,考察了水电站的运营现状,努力探索发展供水产业的新路子。他认为,供水,现在的市场非常稳定,而且不断发展。随着人口的增加,用水量也在不断增加,产量和销量也随之增加,水价也在不断提高。他用自己具有前瞻性的眼光看到,供水是一个朝阳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华水公司职工对他们的老总,是又敬又爱。生活中的总经理,和蔼可亲,脾气随和,和年轻人有说有笑,打成一片;工作中的总经理,效率极高,遇事果断,眼光独到,对下属要求严格,奖罚分明。在王守强总经理的带领下,华水公司逐渐走上现代化国有企业的路子,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界,占据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正当王守强和华水公司意欲大展宏图时,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悄悄来到:王守强到了退休的年龄。华水舍不得他,他更舍不得华水。
王守强的生命中没有“埋怨”一词。他开开心心地离开自己一手组建的华水公司,又开开心心地加入一家高科技开发和应用的公司,以董事长顾问的身份继续去实现他未完的梦想。
关心职工的领导
王守强还是一个很细心的领导,走到哪里都关心着职工的生活。谈到在三河闸搞多种经营的初衷,他笑着说:“单位好多小伙子老大不小了,找不到对象。姑娘们都嫌他们工作的单位太偏僻,工作又苦又累,工资又不高,……我要改变这个状况。”王守强首先想到的就是多挣钱。通过多种经营,单位里的经济条件逐渐宽裕起来。有了钱,就改善职工的生活条件。在附近的洪泽县城买了最好的地皮,盖最好的房子;捐钱给小学、初中,改善学校的条件;买了面包车,专门接送家远的孩子上学,周末接送职工回家。这些举动,轰动了整个洪泽县城。附近的姑娘们争相到三河闸找对象。
刚到水利厅不久,职工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就引起了他的注意。一个是有170户职工没有煤气烧。他立即买了170个煤气灶,340个煤气包,装得满满的,送到职工家里去。还和煤气厂搞好关系,保证职工家里不断气。另一件事就是厅里没有幼儿园。他立即开辟出一个小院子做幼儿园,并买来先进的教具,到南京最好的幼儿园请来自己的老同学组建幼儿园。一时间,把幼儿园搞得丰富多彩,小孩子们能唱会跳。这些,真是暖了职工们的心啊。
当时王守强一家祖孙3代挤在一套79平方米的房子里。他说:“职工不改善,我不改善”。这一行动,深深地感动了厅里的其他干部。在他们齐心协力的努力下,逐渐解决了职工们的住房困难问题。 有一次,他偶然发现,职工孩子们的学习有些困难。他就请了南京最好的数学老师和外语老师,每个周日给孩子们讲课,改善他们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有时他也上课堂去讲,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告诉孩子们。
他是一个人情味十足的领导,他到哪里,对职工们贴心的关怀就带到哪里。他知道,防汛职工最辛苦。在汛期,职工们奋战在第一线,十几天,甚至几十天、几个月都不能回家。他任防汛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时,特别为防汛职工制定了每人每天5块钱的防汛补贴。他还别出心裁制定了一项制度:10月份的防汛工作忙完后,一部分特别辛苦的职工可以休假半个月,带家人出去旅游休息。
当领导要敢于改善职工生活条件,关心职工生活,王守强说,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过得更好。
永远年轻的王守强
王守强说话时神采飞扬的神情可以证明他永远是一个青年人,他有不老的秘诀。
你看他,50岁之后参加了4场全北京市的摩托车大型比赛和汽车大奖赛,赛场上他矫捷的身姿和年轻人没有什么两样;你看他,和小区里的警卫人员比跳远,没有一个能跳得过他;你看他,在舞场上轻松得体的舞姿,三四个小时的舞会他从头跳到底,探戈、国标、伦巴、快四步、慢四步,轮番跳;你看他,每天在家都唱卡拉OK,会唱300多首歌。
他乐于接受社会中的新事物,他愿意帮助年轻人,“凡是我感到有兴趣的,符合改革创新精神的,都愿意帮他们搞。”他来到罗盟公司之后,心思依然没有离开水。他活跃的思维产生了很多新颖的想法:“水土保持剂”、增加化肥效果减少地下水污染的“化肥伴侣”、保温保墒无白色污染的水解地膜、不沾灰的纳米涂料……为了有效节约水资源,他看到中水活用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立即开发推广中水(中水即净化了的污水)。以往中水难以普及的很大原因是中水的设备较贵,老百姓不愿意安装。他提出一个新思路:由罗盟公司在银行贷款,给老百姓免费装上设备。老百姓要买中水时去银行交款,银行从收的水费中按比例扣除还贷的钱,其他的返回公司。这样既省了老百姓的事,又可以很快地把又节水又环保的中水在社会上推广开来。
他退休之后一点也不比退休之前清闲,他还有很多事情。对他而言,退休,是他另一段青春的开始,正如他现在学唱刘欢的歌“从头再来”!他要好好把握。他精力充沛,干劲十足。他的心,和年轻人一样火热。这,就是他年轻的秘诀。
王守强今年62岁,40年的青春都奉献给了祖国的水利事业。让我们记住这位老校友:他对困难一往无前;他对生活无限热爱;他从不计较个人利益,一向以大局为重;他不唯上,不唯书本,自信而执着。他一生的业绩,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