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龙:百舸争流 归来仍是少年

潘玉龙,江苏淮安人,1968年9月出生。1986年至1990年本科就读于河海大学机械制造设备与工艺专业8611班,1993年硕士毕业于河海大学计算机控制专业。曾任电子工业部南京十四所南京洛普电子有限公司工程师,深圳海外装饰电子开发公司研发部经理,历任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院工程师、研发院院长、总裁助理兼副总工程师、副总裁、董事。现任深圳云动未来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学河海  为事业发展打牢基础

三十多年前,潘玉龙和每个普通的求学少年一样,背上行囊,带着家人的嘱咐,孤身一人从江苏淮安老家来到了常州。陌生的城市,不同的人群,这一切对于第一次离开家乡的少年来说,需要很长时间来适应,潘玉龙却从容面对,谈到缘由,“年轻时候的成长经历,为自己较快应对陌生环境打下了基础,因此来到河海,我也能很快就适应了。”当讲到这段经历时,三十多年的时光好像一下子隐遁了,潘玉龙脸上又露出了少年般的笑容。

1986年,潘玉龙进入了河海大学机械系,学习机械制造设备与工艺。常州校区第一次迎来学子,当时的设施不完善,条件也很艰苦。“绿化很少,只有四栋楼,还都是老、破、小,”他笑着回忆道,“学校的领导与老师对这些‘宝贝疙瘩’却很是珍惜,不断安慰、开导大家,并无微不至地照顾大家。”就这样,潘玉龙和同学们渐渐习惯了在河海大学的生活。

随之而来的精彩纷呈的学习和生活让他眼花缭乱。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潘玉龙穿梭于课堂之间。他仿佛不知疲惫,除了本专业机械制造知识的学习,在河海大学的这段时光,潘玉龙有意识地涉猎各个学科的知识,他坚信“知识改变命运”。

潘玉龙对电子科技和无线电技术有着近乎疯狂地爱好,他总是挤出来大量的时间,从图书馆借阅并自学了很多电子系的课程。通过这种学科交叉式的学习,潘玉龙不仅收获了丰富的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他日后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河海读书时与同学合影(后排右三为潘玉龙)

1990年的春天,研究生招生以全国统考的方式进行录取。潘玉龙认为这是他人生中非常重要且千载难逢的机会,自己必须抓住!然而竞争激烈,在参加资格选拔考试后,潘玉龙鼓足勇气敲开了机械学院院长的办公室,如实地向院长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和决心。院长仔细聆听后,语重心长地对他说:“玉龙同学,你的情况我一定会和学校的相关老师进行沟通和研究,你好好努力。”院长的话,给了潘玉龙莫大的鼓励。在顺利完成了本科毕业论文后,潘玉龙终于等来了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有幸成为了河海大学常州校区第一位硕士研究生,师从原电子工程系路世瑞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控制。潘玉龙终于实现了自己多年来学习电子信息专业的梦想,这也对他未来的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河海大学培养了我自我学习、自我选择的能力。”回忆起河海大学的悉心栽培,潘玉龙充满感激。在他看来,大学对于个人发展具有十分突出的重要性。“大学是每个人成人之旅的第一段路,未来的你想走哪条路、走多远,第一段路迈得踏实与否至关重要。”

南下深圳  为发展寻求更大舞台

1993年,研究生毕业后,潘玉龙进入了电子工业部下属企业工作,负责设计视频图像存储及LED显示电路。虽然待遇优厚,但是他感觉发展空间相对狭窄,经过反复思考,毅然决然地辞去工作,决定自己创业。第二年,他南下深圳开始了新的人生征途。

1997年,潘玉龙与几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起创业成立了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根据工作需要,他选择了转岗,开始了公司海外团队的组建和业务开拓工作。面对新的挑战,一切都从零开始,他夜以继日、埋头苦干,经过五年艰苦的业务转型,潘玉龙以公司核心的身份,见证了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同州电子上市仪式上高管团队合影(左二为潘玉龙)

2008年,潘玉龙带领自己的团队为公司的海外业务实现了10亿人民币的销售规模。与此同时,他也从一名研发工程师成功转型为一名负责全球业务的营销人员。

与中国前驻印度大使在展会上合影(左二为潘玉龙)

潘玉龙的职业生涯经验丰富,体验过事业单位,也在国企、外企就职过。他通过不断地学习与积累,为自己创造了新的选择机会,然而选择的过程是漫长的,也是痛苦的,潘玉龙也退缩过、踟蹰过,但他决定跳出了自己的舒适圈,抓住新的发展机会。2013年,是潘玉龙从河海毕业后的第20年,潘玉龙毅然选择离开了为之奋斗大部分青春的同洲电子,放弃了优厚的待遇,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创业之路。这一年,45岁的潘玉龙开始跨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探索求变  打造电池物联网云平台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是更高的人口密度,与之相应的是更密集的餐厅供给。受限于人力成本,餐饮行业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餐饮外卖市场受到外卖用户数量的支撑,外卖骑手数量经过前期的快速扩张,2017年底,外卖骑手数量达到1000万人。为了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外卖业务在近年来发展迅速,外卖配送骑手的运力已经成为外卖业务发展的瓶颈,外卖骑手的配送主要依靠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充电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存在发生火灾的安全隐患,电池的回收和再利用,造成了巨大的污染……

潘玉龙认为企业家要有社会责任感,在发现这个问题后,为了找到解决方案,他经过长时间的市场考察,不断研究,慧眼如炬,决定投资并加入了云动未来,一起智行未来。

对潘玉龙来说这是一个新的行业,他在不断的积极学习调研,了解行业信息后,决心将过往的成功经验与投资带入云动未来,为再一次的成功做好准备,扬起风帆。他对云动未来这支有着无限活力的平均年龄95后创业团队说,云动未来要做新服务,新平台,新标准,要为国家、社会以及消费者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在他的建议下,云动未来定位在成为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专业的电池数字化管理与运营的平台服务商,致力于打造F2C2F模式的电池物联网云平台。

2018年7月,云动未来旗下品牌“AI换电”项目正式启动,产品主要应用于外卖配送骑手,用户只需要注册并缴纳很少的电费就能获得电池的使用权。产品一经问世,因其既能满足骑手运力的需求,又能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好评。经过近一年的市场引导与培育,2019年春节后,该项目采用轻资产的方式展开实际商用,在北京、深圳、大连等15个城市运营,业务呈现井喷之势。

云动未来提供的AI换电服务,是针对性解决数百万外卖骑手电池使用需求的最优方案。将外卖平台、派送骑手、云动未来三者有机结合,这意味着可以用更低廉的成本实现最高效的配送,外卖骑手从此为不再愁电池续航,电池厂商从此不再愁回收,老百姓从此不再愁电池引发的火灾与污染。目前,云动未来的换电站布点与用户规模都在快速增长。

潘玉龙介绍说:“我们的愿景是帮助厂家和用户管好电池、用好电池,帮助厂家把每一颗电池的价值发挥到极致,为用户提供更经济、更安全、更便捷、更环保的能源服务。”

 

参观华为东莞松山湖基地(右一为潘玉龙)

云动未来从事的事业就是用互联网技术改变大家的能源使用方式,目的是让大家的生活更方便、快速和高效。潘玉龙加入云动未来后,用自己的智慧与经验,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做了战略性的思考和规划。可以说,潘玉龙与他的同仁们一直走在锂电池租用更换服务领域的前端。但是,他并不自满于现状,而是将目光聚焦3.5亿辆电动车庞大的锂电池租用更换服务领域。潘玉龙希望,云动未来,在不久的将来,能面向全社会,面向个人用户,提供精准高效的服务,将这一平台服务从简单的服务配送骑手用户推向服务广大民众,让未来人们的出行更为方便与快捷。

对于国内现状,潘玉龙有着自己的思考,他认为我国技术累计薄弱、研发机构及人才稀缺,再加上市场影响力微弱,在锂电池租用更换服务领域还存在许多问题。不过中国广阔的市场、充沛的人才以及与日俱增的国家环保意识,使得锂电池租用更换服务前景较为光明,于是,当下就需要企业家、科研人士等共同重视、把握和珍惜此类项目,以共同合力促进该产业的蓬勃发展。

为了克服现状的束缚,潘玉龙鼓励年轻的95后团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自己的想法。“缺少创新文化,就会缺乏国家基础硬实力,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就会大大减弱。”在潘玉龙看来,创新文化的培养不仅仅是企业不断前进的动力,也是国家富强稳定的根基之一,同时也是一场伟大变革的触发器。潘玉龙清楚地知道,观念、思维方式的彻底变革,远比技术、软件和速度的技术进步更为重要。潘玉龙的最终目标,是在中国掀起一场电池能源领域的新变革,即电池能源回收与利用领域的深度整合,为中国工业2025贡献力量。

从离开河海大学到今天的云动未来,他见证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进步,潘玉龙用他那敏锐的视角,看到了中国电池能源回收与利用领域深层次的问题。他认为我们新能源、新材料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体系门类齐全,实力雄厚。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在自主创新能力和信息化程度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锂电池租用更换服务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距离发展壮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潘玉龙是这轮转型升级的领军人物之一,他正在尝试掀起的“换电行业的变革”就是试图让技术更为先进,产品更成熟、更安全,应用范围更广。

三十五年前,潘玉龙在河海大学开启了自己成人之旅的第一段路,在老师、同学们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他走得扎实沉稳,步履从容;三十五年后,他又开始了自己人生的一段新征程。

简单生活  寄语未来

潘玉龙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家,一场变革的先行者,更是生活的智者。潘玉龙说起工作时,侃侃而谈,条理清晰;而当谈到自己个人经历时,又露出了少年般的羞涩表情。

从他有限的只言片语中,似乎能感觉得到潘玉龙在生活中是一个时髦的“文艺中年”。读书是潘玉龙从大学到现在一直坚持下来的爱好,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喜欢取出书本,安静阅读,暂时离开尘嚣,思绪飘回河海大学的那段青春岁月。时间过得越久,记忆反而越清晰。

在平日的生活中,潘玉龙喜欢简单的生活方式,这样才能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用来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能做到什么。

“雄心壮志和单纯的责任感不会产生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只有对于人类和对于客观事物的热爱与献身精神,才能产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潘玉龙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他也用自己的经验和行为验证着一个道理——“知识改变命运”。知识的传承和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原动力,更是一个个体实现自我价值的高效导体。曾几何时,有一位目光炯炯的少年求知若渴,默默积攒着能量;今天,这位早已成长为成功企业家的“少年”,满怀对未来和创新的真知灼见,他谦逊低调也充满斗志,循循善诱也一针见血。

潘玉龙十分感谢母校河海大学的培养!祝福母校!也祝愿河海的学弟学妹们学有所成,笃行校训,未来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