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玉:河海胸怀 璞玉雕成

曹仁玉,安徽天长人。1989年进入河海大学港口与航道工程专业学习,在校期间曾担任班长、系学生会主席、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1993年毕业后进入江苏省江阴市对外贸易集团工作;1998年创建江阴市服装进出口有限公司任总经理;2001年公司移址上海,并正式更名为上海创侨进出口有限公司。现任上海创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董事长。

远见卓识  独具慧眼

曹仁玉从小就是当之无愧的学霸。以曹仁玉的高考成绩,当时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可以报考录取,但是考虑到要照顾家里,他选择了离家更近的知名学府河海大学。因为成绩优异,所有的专业都可以任他挑选。于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那一年曹仁玉选择了河海大学录取分数最高王牌专业——港口与航道工程专业,主修工程力学、海岸动力学和建筑结构学等,选择加入与水相关的中国港口码头的建设,努力实现“修身治国安家平天下”的远大理想。

“大学四年,似乎是走了人生的四格上升台阶”,曹仁玉回忆着说。这四年,曹仁玉不断学习的同时,兼顾班级、校学生会工作,坚持服务同学,注重自身素质的全面培养锻炼。大一,开拓眼界。曹仁玉从一名高中生变成大学生,高校的生活令他大开眼界。不再有考试压力,曹仁玉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学生工作上。他既是班长又是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一下子接触到了无限丰富的大学生活,也挖掘了自己在人际交往、组织能力上的过人优势;大二,学习知识。大二那年,专业课开始加大比重,曹仁玉在兼顾各种学生工作的同时,花大力气,学习专业知识。本来就天资聪慧的他,在大二超前修完了好多专业课,还拿到了二等奖学金。大三,提高觉悟。这一年,曹仁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学生党员,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更成为了他一直追随的信仰。大四,创业实践。大四即将毕业,面临择业问题,曹仁玉凭借着大学四年的历练,谨慎地规划自己的就业方向,反复斟酌,最终认定自己在服装行业能取得更大的发展,毅然放弃了对口的分配,在全新的领域无畏打拼。“要是不转行,说不定我已经是个部长了”,曹仁玉打趣的说,玩笑背后,是他对自己青春选择的不悔。

雏形初露  弃工从商

“其实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已经开始创业了。”曹仁玉说,大学期间,家里没有给他任何经济支持,他的生活费都是自己做家教、打杂工挣来的。从大二开始,曹仁玉的创业能力渐渐显露。作为学校的文娱部部长,曹仁玉负责管理学校一个空场地,用于组织各种比赛、培训。头脑灵活的曹仁玉想到大学生都有去舞厅的社交需求,又都苦于买不起社会舞厅的门票。于是他牵头,把空场地变成了一个简易舞厅,卖门票让同学们进舞厅看表演、跳舞。一张门票卖5毛钱,一个周末就可以卖120块钱。在1990年的时候,120块钱可真的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这些收入曹仁玉则全部用于了舞厅的建设,音响、灯光、演员……慢慢地,河海大学的舞厅,因为价廉物美,环境极佳,成为了学生们休闲娱乐的定点场所,也成为了学生会募集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曹仁玉很感恩学校为学生们提供了轻松的学习生活环境,正是因为学校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实践,才使他有机会早早地就接触起了商业运营,也为将来只身进入服装领域的选择打下了基础,建立了信心。

1993年,曹仁玉从河海大学毕业,进入了更为广阔的社会进行历练。他放弃了学校对口分配的“铁饭碗”,从一名基础的外贸跟单员开始做起,靠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不断成长。1995年曹仁玉已经成长为了江阴外贸业务员中最优秀的业务员,1996年又成为了最好的业务部门经理。曹仁玉认为自己有两大优势,从小良好的英语基础,以及在河海大学学习理工科时培养的优秀、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些让他在承接海外客商项目时游刃有余,结果尽如人意,实操案例的经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1997年,曹仁玉先后拿到了两家民营企业百万年薪的Offer,有这样能力的人,在当时的江阴,可谓是凤毛麟角。但向来敢想敢做的他,觉得自己已经了具备创业单干的能力,便萌生了自主创业的想法。在随后的一次美国的商务考察中,曹仁玉观察到中国与发达国家在服装行业上的差别,这个发现让他坚定了创业的想法。于是他靠着积累的人脉,筹集到了68万元起步资金,这里面甚至包括准备离职单位的老领导的资助,从此便开始了自主创业之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曹仁玉又一次选择了放弃百万年薪那条看似更简单的路,踏上了创业之路。

1998年,曹仁玉成立了创侨实业的雏形——江阴市服装进出口有限公司,主营服装进出口贸易。三年后,在曹仁玉的努力下,公司已经成长为年销售额达2000万美金的当地有影响力的企业。“创侨实业”应运而生。这时,小城市已经不能给他提供更大的舞台。 曹仁玉就把目标瞄准了有巨大平台的一线城市——上海。2000年底,他将创侨总部从江阴迁移到上海。改革开放的推进让上海有很多创新政策,而且上海既是中国的信息高地,又是人才高地,更是中国贸易的中心城市。贸易的便利化,比较容易获取的进出口权,这些因素让曹仁玉有信心能在上海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公司迁到上海后,曹仁玉需要招募团队,他以超过市场价双倍薪酬的魄力招揽人才,上下齐心,没日没夜地干,公司业务蒸蒸日上。早期创侨主要是做国外的零售商和品牌商的代工业务,迁到上海后就聚焦到职业装、制服的细分市场中。从此,弃工从商的曹仁玉与创侨实业扎根于上海发展。

单枪匹马  创新转型

创业至今已有24个年头,曹仁玉算是在江苏省的外贸行业中,从集体所有制企业里跳槽出来的第一拨人。凭借个人勤奋与智慧,他走出如今这样一条不一样的成功之路。1998年,刚刚成立的江阴市服装进出口有限公司便遭受了亚洲金融危机的重创。金融危机从东南亚最先开始,而当时公司的出口业务主要是面向东南亚地区,原先的客户跑光,创业资金很快用完,整整半年没有一分钱的收入。面对巨大的创业压力和债务问题,曹仁玉没有动摇决心,主动出击,单枪匹马只身前往美国、德国等欧美国家“找生意”。其间异国他乡的艰辛日子无以表述,好在凭借他对服装出口行业上下游产业熟练的业务知识以及他独创的业务理念最终打动了客户,赢得订单,为公司赢得一次生机,也为公司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公司进入美国市场之初,曹仁玉就坚持扩展细分市场的业务。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近些年来全球经济低迷的形势,并没有对上海创侨造成很大的影响。因制服细分市场这个特殊的领域,反倒是让创侨快速迎来春天。在2008年低迷的金融环境下转危为安,而后更是通过参与航空公司服装竞标,相继取得了多家美国航空公司的长期订单。经过15年的专业化持续发展,创侨实业在企业形象服饰和团队运动服饰两大细分市场中凝练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路走来,创侨实业不仅在国际市场上打响了知名度,在国内市场也具有良好的口碑。此时的曹仁玉并不安于现状,他敏锐地意识到传统的外贸模式已经落伍,必须“由外转内”。

加上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形势,要求企业领导人具备全球化的视野和战略要素,2006年,曹仁玉进入复旦EMBA,擅长战略规划的他希望通过这两年的深度学习沉淀思想,理清思路,寻找一条更清晰明确的创侨未来发展之路,带领创侨厚积而薄发,向着更专业的方向转型,实现企业的再次创业。

早期的中国是制造业为主,近些年中国的服务业正蓬勃发展,未来的中国服务业会有巨大发展。因此曹仁玉做出了将企业航舵转向中国制服市场的决定,为创侨开辟新的国内战场。即使二次创业已不存在资金、运营的问题,但转战之路依然艰难重重。曹仁玉四处寻求帮助,找寻解决办法,凭借第一次创业的成熟经验以及理工科生缜密的逻辑思维,制定出清晰的解决方案。在夺得2010年上海世博会独家供应商后,在国内市场有了良好的口碑。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证。企业一旦没有创新,缺乏动力,就丧失了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和发展机遇。创侨实业走过的24年,经历过风暴与危机,不仅需要掌舵者曹仁玉有高于常人的视野与格局,有科学严谨的思维模式,更要有敢于创新转型的勇气。

仁人君子  璞玉雕成

事业有成的曹仁玉,一直践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与担当,默默做公益,他一心坚持用自己的力量回馈社会,反哺社会。说到曹仁玉热衷社会公益的起源,要追溯到1992年,在大学期间学校组织的一次优秀学生干部暑期沿江考察。作为港口与航道工程专业的优秀学生和优秀干部,曹仁玉与同学们前往了三峡重庆附近的一个偏远山区。当时的重庆山区十分贫困,“山区里的老百姓,一家只有一条裤子。只有重大活动的时候,才可以穿着这条裤子让人看到。”内陆不发达地区的贫瘠超出了青年曹仁玉的认知,让他了解到中国仍有一部分非常落后的群体,于是一颗小小的公益种子在曹仁玉内心发芽,“当我有足够能力的时候,我一定要帮助那些弱势群体”。港口与航道的专业出身,让曹仁玉对水灾等自然灾害十分敏感。2008年汶川地震,曹仁玉当仁不让,第一时间向灾区捐赠200万人民币现金。

对自己母校河海大学的关心支持,曹仁玉也不遗余力。2015年河海大学百年华诞,曹仁玉捐赠200万人民币现金,这既是对母校的感激之情,也是为母校建设添砖加瓦。“作为一个党员,我有党性和自身的觉悟,作为一个中国的民营企业,更有这样的社会责任。”曹仁玉也很诚恳地分享,“我也没有把我的全部拿出去捐赠,但我总想力所能及地,做一些我能做的事。”这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仁爱的企业家形象。自1998年开始创业以来,曹仁玉及其创始的创侨实业,累计捐赠社会近两千万元,缴纳税收两亿多元。曹仁玉低调地做着公益,本着达则兼济天下,量力而行的态度来实现人生的价值观。

回望成长之路,曹仁玉对母校的深情溢于言表。他感谢母校,也祝愿每一位河海青年学子,做一个对社会、家庭有贡献有回报的人。毋以善小而不为,量力而为地创造正能量、传递正能量。在人生旅途中要勇于挑战,不轻言放弃,为实现理想与目标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