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同心 旗扬太湖,无锡校友会举行庆祝建校110周年校旗全球传递活动

近日,无锡校友会以“百年同心 旗扬太湖”为主题举行庆祝建校110周年校旗全球传递活动。活动以“江河湖库”为核心主线,让校旗成为纽带,串联无锡特色地标、水利设施与校友企业,绘就水利情怀长卷,延续河海治水基因,书写出属于无锡校友的独特情怀。

在望亭水利枢纽,苏州校友会和无锡校友会40多位校友代表共同举行校旗传递交接仪式。苏州校友会执行会长雷秋生郑重将校旗交予无锡校友会会长杨良生,这不仅是旗帜的交接,更是河海校训“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精神的接力,无锡校友会以饱满热忱接下这份为母校庆生的光荣使命。

为圆满完成无锡校友会校旗传递活动,秘书长冯文波牵头成立校庆传旗筹备组,紧锣密鼓推进活动策划,最终确定“江河湖库”(“江:江承水利志;河:河载安澜情;湖:湖蕴兴邦志;库:库凝济世心”)的校旗七日巡礼方案。

卷一:江承水利志,校旗映江涛

校旗传递第一站是江阴长江外滩,奔涌的江潮不仅是地理坐标的壮阔注脚,更是河海人追溯水利初心的精神锚点。从早年参与长江流域水文监测、航道整治,到如今为外滩生态修复、防洪体系优化提供技术支撑,河海人的身影始终伴随这片江域的变迁。母校校旗在此传递,既是回望河海人深耕长江水利的过往,也是以江为媒,将河海人“治水强国”的使命担当融入新时代长江大保护的浪潮中——让河海与长江的故事,在潮起潮落间永续传承。

卷二:河载安澜情,校旗伴运河

校旗传递第二站是古运河,也是无锡人的“母亲河”。古运河南长街,青石板路蜿蜒,白墙黛瓦倒映水中,这里是无锡步入运河时代的起点,也见证了吴文化的源远流长、民族工商业的百年兴衰。10余位无锡老校友专程齐聚于此,他们中有人曾参与运河治理相关研究,有人见证了运河从“航运通道”到“文化名片”的转型。老校友们高举校旗,沿着运河散步,畅谈求学时光里的水利理想,让校旗传递多了一份浸润岁月的温情。

大运河江尖水利枢纽,位于古运河与新运河的交汇点,身处无锡市中心城区,它不仅是连接新旧运河的“水脉枢纽”,更承担着中心城区防洪、除涝、改善水环境的重要使命。校友们站在枢纽堤坝上,举旗挥舞,感慨道:“每一座水利设施都是‘安澜’的守护者,这正是我们河海人一辈子要做的事。”

卷三:湖蕴兴邦志,校旗拂太湖

校旗传递第三站位于太湖畔的两大“水利重地”——太湖流域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和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

太湖流域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不仅是国家水资源管理的“神经中枢”,更是河海大学服务流域治理的前沿阵地。从参与太湖蓝藻防治关键技术攻关,到研发智慧水文监测系统,一代代河海校友用数据织就守护太湖生态的“科技水网”,用公式与模型续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答卷。手持横幅,高举校旗,校友们齐声祝福母校生日快乐。

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是我国深海科技领域的国家级战略平台,参与了“奋斗者”号等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的研发和应用,为我国深海科学研究和装备研制提供了重要支撑。校旗在实验室的科研展览大厅里展开,深刻诠释了河海大学“由河向海延伸”的发展战略。

卷四:库凝济世心,校旗承使命

校旗传递第四站是宜兴。在宜兴横山水库,校友们共执校旗,齐声高呼“云湖蓄水润陶都,河海育才兴邦国,祝福母校110岁生日快乐!”。在江苏宜兴抽水蓄能电站,校旗在水库的上下库之间传递,见证着河海人从“传统水利”到“智慧水利、绿色水利”的转型,也让“库凝济世心”的内涵愈发丰富。

卷五:地标承校情,企业续初心 

校旗传递活动还在无锡的城市地标 、校友企业开展,与城市发展、校友成长同频共振。

在无锡东站,校友们举着校旗,往来的旅客被飘扬的校旗吸引,校旗成为了展示河海风采的“流动名片”。

在灵山景区,校友们在此许下“愿母校基业长青,愿水利事业润泽万家”的心愿。

在阳山院士小镇,校友们带着校旗走进夜色的阳山院士小镇,围坐畅谈间,忆校园青葱岁月、话水利报国初心。

在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二建设有限公司、无锡市水利设计院等校友所在单位,承载着河海精神的校旗依次在企业园区内传递,校友们庄重执旗、接力前行,每一次传递都凝聚着对母校的深厚情谊,更彰显着校企携手共促发展的深刻内涵。

在无锡校友会、常州校友会的校旗交接仪式上,无锡校友会会长杨良生将校旗郑重交予常州校友会副会长刘宇兴,锡常两地校友合影留念,让校旗成为连接两地校脉的纽带,也为无锡校友会校旗传递活动画上圆满句号。

卷六:七日巡礼落幕,水利情怀永续

无锡校友会开展的“百年同心 旗扬太湖”校旗传递活动是“百年河海”与“千年无锡”的深度交融,从长江之畔到太湖之滨,从古运河的桨声灯影到水库的碧波荡漾,从城市地标到校友企业,校旗串联起水利初心与城市情怀。未来,无锡校友将继续以校为傲、以水为媒,在水利事业与城市发展的道路上笃定前行,为母校的下一个百年,续写属于河海人的荣光!